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副站长副研究员郭凯

2022-05-28 14:24:03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5466   
  导读:盐碱地种出丰收的希望 ——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副站长,副研究员郭凯 郭凯正在进行土壤含盐量的室内测试。照片由本人提供 5月16日早晨,明媚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书桌上。 郭凯简单地吃了几口...

盐碱地种出丰收的希望

——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副站长,副研究员郭凯

郭凯正在进行土壤含盐量的室内测试。照片由本人提供

5月16日早晨,明媚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书桌上。

郭凯简单地吃了几口米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一张小小的书桌,上面摆放着厚厚的研究资料,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各种实验桌排列有序

不久前,郭凯拉伤了跟腱,打上了石膏他不能去工作或着陆为了不耽误研究进度,他把工作带回了石家庄的家中时间不够是现在最大的问题希望更多的盐碱地能尽快改良,希望‘种’出大丰收

今年刚刚获得河北青年五四奖章的郭凯,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副站长。

我出生在山东一个农村家庭,和农民感情很深高考志愿填报时,郭凯决心从事农业相关工作,坚定地选择了山东农业大学农学专业

郭凯对农业的热爱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首席科学家,时任中科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站长刘晓静研究员的认可2007年,他成为刘晓静的研究生2008年,在导师的指导下,他去了南皮站,成为盐碱地改良利用团队的一员

历史上南皮降雨稀少,土壤盐渍化严重春白秋水,九年无收成,半年粮换糠菜是当地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

南皮实验站当时还是一排平房冬天的冷夏天气炎热,住宿条件十分简陋,周围一片荒凉而农业研究领域的专家们对这些外界条件毫不理会,长年累月地待在田里灌溉施肥,只为让盐碱地变绿

水是农业的基础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盐碱地更需要水我省环渤海盐碱地面积广阔,淡水资源极其匮乏我们做什么呢然后从盐水开始

在郭凯导师刘晓静研究员的悉心指导下,充分利用咸水和淡水的不同熔点,系统研究和改进了冬季冷冻灌溉改良盐碱地的技术:在最冷的冬季抽取地下咸水,然后通过几次浇水使其稳定冻结春季冰雪融化时,盐碱地高浓度咸水先融化下渗,微咸水和淡水融化下渗淋溶土壤盐分,既浇灌了土地,又降低了土壤盐分,实现了盐碱地耕层脱盐

理论转化为成果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

每年九月最冷的时候,寒风刺痛人的脸在南皮实验站的一个200亩的实验基地——海兴县小山乡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实验基地,郭凯裹着最厚的衣服,穿着长靴,背着农具灌溉农田

这种灌溉方式要求在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候,进行抽水和分层结冰灌溉如果不重视,结冰就会失败,失败就意味着重新结冰在郭凯的寒风中,需要十天的时间来关注灌溉进度并进行土壤取样监测

一次又一次,年复一年郭凯喜欢它农业的法则在于田地我的工作就是通过实验研究,找出土壤中水盐的运动规律,找出盐碱地绿化的办法

土壤含盐量每年都在变化,只使用盐水进行冰灌是不够的,要用盐水控制和抑制盐分春夏两季水分蒸发较大,不同植物的蒸发规律不同我们得想办法把来之不易的水留在耕作层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残茬覆盖

继续努力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改良,构建了适合滨海盐碱地生长改良技术的两创一合成该技术解决了盐碱地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实现了重盐碱地依盐用盐的目标,实现了当地气候资源,耐盐植物资源,咸水资源和盐碱地的高效利用,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

土壤含盐量高达2%的海兴县小山乡实验基地,冬季采用冷冻盐水灌溉郭凯和团队培育的耐盐植物柽柳种植后,当年盐碱地土壤含盐量降低到0.3%—0.5%

除了柽柳和贫瘠的盐碱荒地,用这项技术,种植了经济作物和耐盐植物如棉花,油葵,甜高粱,菊芋,枸杞等已经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实现了

研究生,以前眉清目秀,现在皮肤黑,手粗,经常被人认出是农民"我一年中有八个多月呆在地里"郭凯解释道

棉花现在产籽棉200斤,油葵150斤,枸杞鲜果300斤,芦笋一吨左右说起改良盐碱地的能力,郭凯再熟悉不过了

没有无用的荒地,只有潜在的资源这项农业技术措施后来在沧州,唐山等地推广,增加土地亩效益1000多元,累计推广面积达2万多亩

最近,5月的海兴县实验基地时常走进郭凯的梦里——小麦长势喜人,棉苗破膜而出,怒放的油菜花把试验田装点得金黄一片我真的很想他们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备案号:闽ICP备18016234号-1    jy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友上传,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Copyright @ 2012- 房产信息网 保留所有权利